中文
English

镇江区中园 | 特安锂:“小钢壳”打破垄断 助力国产新能源电池材料自主可控

2025-10-16

在丁岗板块新能源产业园,镇江特安锂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安锂”)的展厅内,一排排圆柱形“小钢壳”整齐陈列。

图片


图片

其中直径46毫米的电池壳格外醒目——它是目前新能源动力电池中的主流大尺寸产品,每辆电动汽车约需1000只这样看似微小却至关重要的部件。近日,在第十届“创客中国”江苏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镇江市区域赛中,特安锂凭借“46系列大圆柱动力电池壳体材料——预镀镍钢带”项目摘得一等奖。





图片

“我们通过对电池钢壳材料生产工序和工艺的全面创新,成功打破了国外长期的技术垄断。”企业管理负责人朱万超介绍,特安锂是国内少数拥有完整预镀镍电池钢壳材料自主工艺链的企业之一。2024年8月,特安锂在镇江经开区建成了国内第一条全自动预镀镍生产线,与传统“先冲壳再镀镍”的工艺不同,现在企业采用先进的预镀镍技术,先将钢带镀上镍保护层,再经扩散退火和冲压拉伸成型,因此电池壳镀层更均匀,耐腐蚀性和安全性大幅提升。


图片


图片


预镀镍技术并非简单的工序调换,其背后涉及电镀液配方、扩散退火工艺、连续镀镍稳定性等一系列技术难关。特安锂研发团队通过自主研发新型电镀液,在保证镀层质量的同时将电镀效率提高30%以上,显著缩短了生产周期。同时,团队攻克了连续镀镍过程中镀液稳定性的行业难题,实现了关键技术的全面突破,成本较进口产品降低15%。

随着新能源汽车、3C电子和储能市场持续扩张,预镀镍钢带市场迎来快速增长期。根据市场数据统计,2020年全球预镀镍钢带市场规模约50亿元,到2025年将突破百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然而这一技术产品长期被日本多家企业垄断全球市场。特安锂的突破,助力中国在高端电池材料这一关键材料领域不断实现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可控”的转变。







目前该企业研发的预镀镍钢带已经成为动力电池主流技术方向,并从源头降低动力电池产业链的碳足迹,由此被特斯拉、奔驰、宝马等新能源车企布局2025年量产,带动预镀镍钢壳需求增长。今年以来,特安锂的预镀镍钢带年出货量已超过2000吨。一条生产线月产约1500万只电池壳,大约可满足1500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需求。

眼下,企业车间的第二条生产线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新产线将进一步满足市场上新能源汽车电池壳零部件的制造需求。




图片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土壤。“从我们落地,到产线投产、产品出货,整个发展过程中,政府给予企业很大的支持。”朱万超十分感慨。此前,企业厂房配套电房无法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如果进行改造,预估费用约150万元,超出了企业预算,因此,丁岗板块积极对接供电公司,最终确定了一套供电改造方案,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减少资金投入,为企业顺利投产排除困难。










企业以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壁垒,凭借预镀镍工艺实现材料性能与生产效率的双重提升,不仅推动了国产动力电池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与降本增效,更展现出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同时,地方政府以精准服务打造优质营商环境,通过高效响应企业需求、化解实际困难,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企业正加速扩大产能、深化技术应用,成为国产新能源制造业迈向高端化、绿色化的生动缩影,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续动能。


分享